近年来,东阳市创新劳动争议调解模式,借鉴吸收“枫桥经验”,积极拓宽全链条联合调解渠道,念好“‘聚、集、汇’三字经”,主动完善“调解信息共享极速版、调解线上服务纯享版、基层就地化解专业版”,竭力打造“劳动争议联合调解旗舰版”。2022年东阳市联调中心共稳控、调处各类劳动争议和欠薪案件206起,共涉及劳动者2762人,涉案标的额7253万元,2022年东阳市联合调解中心荣获全国首批金牌调解组织称号。
一、 “聚”合资源,打造调解信息共享“极速版”
创建联调中心,聚合调解资源。2013年,东阳市率先由市委下文成立由人社、信访、司法、公安、法院等10个部门组成的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,对集体性、突发性的劳动人事争议疑难案件进行联合会诊、合力攻坚,开创了多元联合调解的工作格局。通过整合优质调解资源,实现各部门人员、信息等方面的融合共享,形成了调解、仲裁、诉讼相互衔接、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,对涉及多个部门案件,由职能部门联合调处,群众“最多跑一地”。同时建立人社部门内部联动调处机制,凡当事人涉及社保、工伤、365bet体育在线平台_365足球体育app下载_000-365 bet等劳动保障系统内部信息的,均由工作人员采取内部运转的方式予以落实,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。
整合专业优势,聚集调解智慧。东阳市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围绕群体案件特点,整合多家职能单位专业优势,实现内部信息互通共享,联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。对涉案的建筑公司项目部在外地且涉案标的较大的欠薪案件,联合调解中心兵分三路推进:政法委、公安、信访部门负责查找欠薪单位负责人;法院等部门负责对接外地项目部,依法保全剩余资产,按法定程序先行支付农民工工资;人社、住建、工会等部门负责农民工人数、欠薪工资登记核实、法律法规宣讲及沟通协调等工作。三路各司其责共合其力,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工资支付协议。
完善联调机制,聚拢调解链条。出台《东阳市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工作制度》,建立了市级、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多元化解联调机制,规范联调中心工作职责及受理范围,做到工作落实、权责明确,形成“链条式”一揽子调处能力,实现劳动纠纷化解“一站式”管理、“一窗式”办理、“一条龙”处理,满足劳动者高效公正解决劳动纠纷的多元化需求。规范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程序,由专人负责案件全流程跟进,完善“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”的联合调解模式,营造了“大调解”工作的良好氛围。
二、 “集”纳数智,打造线上智能调解“纯享版”
丰富线上调解模式,集成云上调解。东阳市积极推动智能仲裁院、数字仲裁庭建设,加强网上调解仲裁服务工作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东阳市及时改变办案模式,全面应用“不聚集、不打烊”的网络调解做法,全力打造网上立案、网上调解等功能于一体的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。当事人通过“省仲裁网络平台”或“浙里办”APP即可全流程在线维权。引导当事人选择网络调解、网络庭审,畅通电话调解,开通电话、网络等预约办理,实现劳动调解仲裁“零次跑”、不见面”办案。
推行“多维调解模式”,集聚数字调解。东阳市推行“互联网+调解仲裁”,借助东阳市综治中心的平台,将数字化庭审向镇乡(街道)一级延伸,在白云街道中山社区、横店镇打造了数字化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,实现东阳市、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三级网络仲裁系统联网。启用数字化网络系统,建立数字化仲裁指挥平台,专职仲裁员不出门就可全程指导处理乡镇街道案件调解工作。实现仲裁数字化指挥中心、网络调解工作室、数字仲裁庭三级仲裁系统互通,有效节省人力物力等维权成本。
强化便民指导服务,集合庭审网络。东阳市考虑到年龄较大或者文化水平低的劳动者对手机、电脑上进行操作不熟悉,特别提供了网络调解申请教程,详细指导全过程网上办理;或由仲裁员一对一帮助他们完成申请网络调解仲裁;在外地的申请人需要通过网络开庭的,除向亲朋好友、居委会求助外,还推荐其联系用人单位所在地、劳动合同履行地的仲裁院或所在居住地的仲裁院,实现异地调解仲裁。
三、 “汇”通渠道,打造基层就地化解“专业版”
汇聚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,实现纠纷“早”化解。汇聚力量构建基层联调工作格局,多方互动,联合综治、信访、派出所、司法所实现镇乡(街道)“属地调”;联合企业、工会、人事干部、法律顾问、职工代表加强协调沟通,实现企业“内部调”,矛盾纠纷不出企;联合村(社区)“网格员”、村(社区)两委进行“家门口调”,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,家门口快速调解率达到68%。
汇集当面调解和线上立案,实现纠纷“快”化解。通过派驻精干力量入驻矛调中心,实现劳动纠纷统一受理,在当事人材料齐全的情况下现场立案;运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,引导当事人前往就近的基层联调组织进行调解,乡镇(街道)基层调解组织针对事实清楚、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简易案件当场受理、当场调处;打造镇乡(街道)劳动争议网络调解室,申请人线上提交劳动仲裁申请书,工作人员在线审查后快速立案、在线调处。通过快速受理机制,案件受理时效平均缩短20%。
汇合人民调解和行业调解,实现纠纷“近”化解。通过人民调解组织、社区“老娘舅”、“网格员”等进行零距离就近调解;充分运用行业调解渠道,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协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、女职工劳动纠纷多元化解中心,邀请人大代表、党代表参与案件调处,有效提高仲裁调解率;充分运用仲裁调解渠道,通过乡镇街道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、企业调解委员会、建筑工地调委会、个人命名的调解工作室等渠道就近就地调解,将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化解在基层。